溃疡性结肠炎属难治病 常规治疗难“除根”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常表现为持续或反复发作的腹泻、腹痛,严重者可见便血或伴有脓血;有时也会伴有食欲减退或恶心、呕吐等。由于目前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并没有“金标准”,像腹痛、腹泻等症状均是消化道疾病的常见症状,并非溃疡性结肠炎的特异性症状,这极易造成患者对病情的忽视,延误治疗,导致病情迁延,治疗难度增加。
而且,溃疡性结肠炎虽然往往被认为与饮食不洁、感染、遗传、免疫等多种因素有关,但具体的致病原因并不明确。由于病因不清,西医常规治疗缺乏有效的“根治”方法,一般只能暂时缓解症状,却无法解决患者反复腹泻的问题。尤其是症状较重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一天可能会腹泻十几次,极其痛苦,严重影响正常生活。因此,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对于获得有效治疗的愿望极其迫切。
整体辨证 中医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有优势
从西医角度分析病因不明、缺乏针对性治疗措施的疾病,在更换中医“视角”后,往往可以发挥中医药整体辨证的优势,获得治疗新思路。中医治疗疾病强调整体思维、辨证论治,即面对某一疾病,既要关注患者的不适症状,又要分析引起症状表现的病机,并尽可能全面地把握与疾病病机有关的脏腑及其相互关系、患者体质及生活环境、生活习惯等,既从宏观上全面把握疾病的发病、转归等,又能针对患者的具体症状表现进行调治,从而标本兼治,起到良好的治疗改善作用。在对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上,中医根据具体病机予以健脾止泻等内外治法,在临床往往可以收获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
创新中医诊疗体系 整体调治通络健脾愈疡
河北省名中医、河北省中医药学会副会长刘增祥教授,定期在以岭德衡中西医结合医院消化科坐诊,多年来始终致力于脾胃病的中医诊疗,他在中医整体思维的基础上,结合临床脾胃病特点,以络病理论为指导,独创了治疗脾胃病的“一疏、二调、三辨”的辨证思维体系及独特的诊疗方案,并有效组方,应用于溃疡性结肠炎等难治性脾胃疾病,依据基本病机健脾温中、清肠止痢,具有显著效果。
其中,“一疏”是指基于肝木易影响脾土的中医认识,在治疗时侧重疏肝和胃;“二调”是指在调理脾胃的同时亦要根据辨证同时调理其他相关脏腑,尤其心、肺、肾;“三辨”则是辨病种、辨病证、辨病势,即整体把握判断疾病的病机、病证即转归预后等,指导用药组方。
依据“一疏、二调、三辨”的辨证思维,刘增祥教授在络病理论与脉络学说的指导下,制定了针对溃疡性结肠炎的协定方,如参防肠安方、参连愈溃方等,口服用药配合灌肠治疗,能够有效治疗改善久痢等症状。
其中,对于溃疡性结肠炎证属脾虚肠热者,参防肠安方可健脾温中、清肠止痢。一般来说溃疡性结肠炎属轻中度活动期,症见腹痛腹泻、便下赤白、里急后重、身倦乏力等者均适用于此方。
对于溃疡性结肠炎证属脾虚不运、气不摄血者,辨证应用“参连愈溃方”,可健脾调肝、愈溃止泻。一般来说溃疡性结肠炎症见腹痛腹泻、便下赤白、里急后重、身倦乏力、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弦者均适用于此方;但泄泻热盛者慎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