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脑卒中,也就是人们熟知的“中风”,在中老年群体中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已成为威胁公众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脑卒中发病时,脑血管受损会导致脑组织损伤,其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的特点。尤其是在发病 24 小时后,若未得到规范化救治,患者死亡率将大幅攀升。更为严峻的是,脑卒中复发率较高,且复发对患者造成的伤害往往比首次发病更为严重。因此,了解如何预防脑卒中复发至关重要。

 

01警惕复发迹象,把握救治先机


以岭德衡中西医结合医院脑血管病科主任宋晶晶表示,脑卒中的复发常常毫无征兆,发病极为突然。多数患者前期无明显症状,仅少数人可能出现短暂肢体无力,但极易被忽视。然而,脑卒中的预后与救治是否及时紧密相关,及时救治能够显著降低后遗症发生风险,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有过脑卒中病史的患者更应重视二级预防,学会自我判断复发迹象。具体方法如下:


1尝试将双臂上举,留意是否有肢体无力感;
2保持微笑,仔细观察有无嘴角歪斜、面部麻木;
3正常说话,检查能否清晰表达;同时注意是否存在头晕、头痛症状。


一旦察觉异常,应立即前往医院,以免错过最佳抢救时间。


以岭德衡中西医结合医院脑血管病科坚持以中医药为主体、中西医结合的科室发展思路,在中医络病理论与脉络学说指导下,结合专科特色通络药物,个体化辨证汤剂,中医诊疗技术综合干预,治疗脑血管疾病、血管性痴呆、脑萎缩等脑病,形成以脑血管保护、脑血管预防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诊疗特色的中西医结合临床科室。


周三专家定期坐诊中西医结合治疗


02明晰发病因素,筑牢预防根基


脑卒中的发病因素复杂多样。缺血性脑卒中主要与颅内外动脉硬化引发的狭窄或闭塞、脑动脉栓塞、炎症等相关;出血性脑卒中则多与动脉瘤、脑动脉畸形等因素有关。


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患者以及冠心病患者、肥胖人群、吸烟酗酒者等均属于高危群体。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可损伤动脉血管内膜,加速动脉粥样硬化进程,从而增加脑卒中发病几率。心房颤动、瓣膜性心脏病等心脏疾病会导致血栓形成,若血栓脱落随血液流入颅内动脉,便可能引发动脉阻塞,导致发病。


此外,香烟中的尼古丁、焦油等物质可引起血管痉挛,增加血流阻力,加速动脉硬化,二手烟危害同样不容小觑;酗酒会使交感神经兴奋,导致心率加快、血压升高、血液黏稠度增加,进而诱发脑血管破裂。因此,脑卒中患者应通过正规医疗渠道深入了解疾病知识,形成正确认知,积极预防。


03谨遵医嘱用药,稳定病情发展


脑卒中治愈难度较大,尽管难以彻底根除病理基础,但通过遵循医嘱按时、按量用药,病情可得到有效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在脑卒中病因中占比较高,虽然无法根治,但规律用药可维持血压、血糖水平稳定,降低复发概率。房颤等心脏疾病所致脑卒中,规律服用抗凝药物能减少血栓形成。患者常用药包括抗血小板聚集药物、降脂固斑抗动脉硬化药物等。但需牢记,患者必须严格遵医嘱,经医师诊断后选择合适治疗药物,并坚持长期服用,切不可自行停药或随意改变剂量。用药期间要密切关注身体反应,若出现不良反应,应及时与医师沟通,以便调整用药方案。


04培养健康习惯,助力康复之路


宋晶晶表示不良生活习惯与脑卒中的发生密切相关,单纯依靠药物预防远远不够,患者还需养成健康生活方式。首先,坚持规律运动,在身体条件允许时,每日进行半小时左右的散步、爬楼梯、八段锦等有氧运动。对于偏瘫患者,患侧需进行适度按摩与被动运动,并在家人陪伴下进行,防止意外发生。同时,患者若存在吞咽或语言障碍,应坚持康复训练,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其次,保持健康饮食习惯,注重营养均衡,保证每日摄入充足维生素与蛋白质,减少重油重盐、高糖高胆固醇食物摄入。肥胖或超重者需控制热量摄入,适当减重。此外,务必戒烟戒酒。再者,保持规律作息,寒冷季节注意保暖,炎热季节避免直吹风扇或空调。最后,保持情绪稳定,避免大幅情绪波动,可采用中医“以情胜情”理论调节情绪,保持乐观积极心态。


在此提醒广大市民,尤其是有过脑卒中病史的患者,务必重视预防复发。一旦出现可疑症状,应及时前往医院就诊。在日常生活中,严格遵医嘱用药,积极培养健康生活习惯,共同为生命健康保驾护航,降低脑卒中复发风险,提高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