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头晕是许多人都曾有过的不适体验,常常被人们轻易忽视。然而,以岭德衡中西医结合医院脑血管病科主任宋晶晶郑重提醒广大市民:头晕绝非小事,它极有可能是脑梗发病的重要预警,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脑梗,作为一种具有高致残率和高致死率的脑血管疾病,正悄然威胁着人们的健康。其发病机制主要是脑部血管因血栓形成或栓子堵塞,致使局部脑组织缺血、缺氧,进而发生坏死,引发一系列严重的身体功能障碍。据权威医学数据显示,我国每年新增脑梗患者数量高达数百万,且呈现逐年上升趋势,脑梗已然成为影响国民健康的 “重磅炸弹”。
头晕为何会与脑梗紧密相连呢?宋晶晶表示,当脑部供血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突然破裂,瞬间形成的血栓蛮横地堵塞血管,又或是身体其他部位的栓子脱落,随着血流一路奔涌至脑部狭窄血管处并卡住,脑部供血即刻受阻。梗塞在小脑、脑干部位,头晕之感便汹涌袭来。临床研究表明,约 80% 的脑梗患者在发病前数天至数周内,都会频繁出现不同程度的头晕症状,有的患者形容头晕时仿若周围世界天旋地转,站立不稳,甚至无法正常行走。
这种预警性的头晕并非普通的短暂不适。对于老年人而言,晨起时若突然感到强烈的头晕目眩,周遭环境仿佛失控的陀螺般疯狂打转,千万不可单纯认为是没休息好。68 岁的张大爷,连续几日清晨起床都被剧烈头晕困扰,起初并未在意,可随后竟出现一侧肢体麻木无力、言语含混不清的可怕状况,家人紧急送医后,被确诊为急性脑梗死。在老年群体中,类似张大爷这样因忽视头晕而延误脑梗救治的情况不在少数。据不完全统计,每 10 位 60 岁以上头晕未及时就医的老人中,就约有 3 位最终被确诊患有脑梗或处于脑梗前兆危险状态。
年轻人同样不能心存侥幸。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里,长期熬夜、过度吸烟酗酒以及高强度的工作压力,让年轻人的血管健康岌岌可危。血液黏稠度急剧攀升,血管内皮遭受重创,脑梗发病风险也随之水涨船高。有调查发现,每周熬夜超过 3 次且持续半年以上的年轻人,相较于作息规律者,脑梗发病风险会升高约 30%。许多年轻的上班族,仗着自己身体底子好,出现头晕时总是硬扛,殊不知这可能正将自己一步步推向危险深渊。
面对这一潜在的健康危机,宋晶晶表示:根据病因不同,头痛的类型主要清晰地划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原发性头痛,往往病因隐匿,难以确切找到某个单一的诱发源头,它像是身体内部的一种“情绪表达”,偏头痛、紧张型头痛就属于此类典型代表,它们频繁地困扰着众多患者,却又常常让人摸不着头脑。继发性头痛则不同,它如同一个“附带品”,是由其他明确的疾病引发而来,头部外伤后的遗留疼痛、脑部肿瘤挤压周围组织产生的痛感,或是颅内感染引发的炎症刺激导致的头痛,这些都是继发性头痛的常见情形,只要找准背后的“元凶”作品,针对治疗,往往就能缓解甚至消除头痛症状。
一旦出现不明原因的头晕,且持续不缓解,哪怕没有其他伴随症状,也务必即刻放下手头事务,就近前往正规医疗机构。借助脑部 CT、磁共振成像(MRI)等专业检查手段,及时排查脑梗隐患。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降低脑梗危害的关键。
以岭德衡中西医结合医院脑血管病科坚持以中医药为主体、中西医结合的科室发展思路,在中医络病理论与脉络学说指导下,结合专科特色通络药物,个体化辨证汤剂,中医诊疗技术综合干预,治疗脑血管疾病、血管性痴呆、脑萎缩等脑病,形成以脑血管保护、脑血管预防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诊疗特色的中西医结合临床科室。脑血管病科发挥专科优势,并与全院多学科协作,一体化多专业诊治眩晕,最大程度避免了常规单科门诊出现的误诊、漏诊、疑诊,使眩晕诊治专业化、精准化、个体化,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诊疗病种
★ 急性脑梗死溶栓及介入治疗、颅内外动脉狭窄的介入治疗
★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眩晕中医药调理保养
眩晕中心的成立,能为广大眩晕患者提供更进一步的检查,如眼震电图、甩头试验,能够区分是中枢性眩晕还是周围性眩晕,如果是周围性眩晕,又可以考虑是哪种疾病如: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耳石症)、美尼埃病、前庭神经元炎、单侧前庭神经病变、双侧前庭神经病变等等。通过检查诊断明确,有利于治疗,取得更好的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