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膝关节病,又称膝关节骨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关节疾病。其主要病变是关节软骨的退行性变和继发性骨质增生。膝关节病的发病原因较为复杂,年龄是一个重要因素。随着年龄增长,关节软骨的新陈代谢减缓,自我修复能力下降,长期的磨损使软骨逐渐变薄、破裂,进而引发关节病变。据统计,60 岁以上人群中,约有半数会受到膝关节病的影响。
近日,以岭德衡中西医结合医院风湿骨病科运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成功为一位饱受双侧膝关节病困扰多年的患者带来了显著的治疗效果,为众多膝关节病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膝痛十载苦缠身,脑梗新疾添忧困
66 岁的张女士,早在 10 年前,双侧膝盖就莫名开始疼痛。每次蹲下后起身,或是在受凉、劳累时,膝盖疼痛便会加剧,需休息片刻才能稍有缓解。疼痛严重时,腿部甚至无法弯曲,日常生活受到极大影响。为缓解疼痛,张女士尝试了多种方法,诸如往膝盖注射药物、贴膏药、拔罐,还服用过一些药物(具体药名已记不清)。这些方法虽能暂时减轻症状,但没过多久病情便会复发,疼痛时轻时重,始终困扰着她。
两年多前,张女士突发脑梗死,可谓雪上加霜。脑梗之后,她右侧身体活动不便,双侧膝盖疼痛愈发严重,尤其是右侧膝盖,不仅疼痛加剧,还出现了肿胀,活动范围也大幅缩小。沿用之前的治疗方法,效果却微乎其微。在多地就医均未取得明显效果后,张女士抱着最后一线希望,来到了以岭德衡中西医结合医院。
经医生检查,张女士的病情颇为复杂。腰椎 CT 结果显示,其腰椎和椎后小关节骨质增生,多个腰椎间盘退变、膨出及突出,椎间孔与椎管狭窄,椎体骨质疏松并形成骨桥。此外,腹主动脉管壁增厚,伴有钙化斑块,呈现动脉粥样硬化,影响了全身血液循环。膝关节 CT 检查表明,张女士双膝关节均有退行性改变,伴有骨质增生和关节腔积液。这些检查结果直观地揭示了其膝关节的严重病变,也解释了她长期疼痛与肢体活动受限的原因。
中西医协同整合,实现膝关节疾病精准诊疗
入院后,以岭德衡中西医结合医院风湿骨病科主任武占成,在详细了解张女士的病情、病史及身体状况后,制定了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案,充分发挥中医因人制宜、整体调理、扶正祛邪、标本兼治的治病理念以及西医针对性强、起效快的优势,为患者提供全面、有效的治疗。武占成主任指出:骨性关节炎是中老年常见的关节病,由于发病缓慢,加上多数人对疾病认识不到位,致使本病呈慢性进行性加重,终错失治疗时机,使本该在早期易于控制的疾病发展为顽疾沉疴,等患者关节功能受限,影响生活质量,急于治疗的时候,却发现由于前期不重视或不规律治疗,身体早已伤痕累累,多系统受损,尤其是胃肠道受损明显,连吃饭都难受,更别说是再去吃药。此时处于治病用药与身体不能耐受的矛盾之中,多数医者不知从何下手。如何破解这一局面?从实践来看,唯有中西医联合治疗才能绝处逢春。
中医方面,通过中药内服,依据患者的具体症状、体征和中医辨证,选用具有益气扶正、祛风除湿、活血化瘀、通络止痛功效的药物,从整体上调节人体的气血阴阳平衡,提高机体免疫力,改善关节局部的血液循环,减轻炎症反应,缓解疼痛。同时,配合针灸、推拿、热疗等中医外治疗法,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刺激穴位,激发人体自身调节功能,进一步增强治疗效果。
西医方面,运用先进的检查手段,准确判断病情的严重程度和病变部位。合理应用西药,如非甾体抗炎药、软骨保护剂等,迅速缓解疼痛、减轻炎症,保护关节软骨,延缓病情进展。
严密监测病情进展,适时优化治疗策略
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医生们密切关注张女士的病情变化,根据其症状、体征及各项检查指标,适时对用药及治疗方案进行调整。在治疗初期,重点观察疼痛缓解及肿胀消退情况,调整抗炎药物及关节腔灌注药物的剂量;随着治疗进展,关注关节活动度的改善,适时调整针灸和物理治疗的强度及侧重点。
经过一段时间的精心治疗,张女士的病情得到了明显改善。为表达对武占成主任及风湿骨病科全体医护人员的感激之情,家属特意送来一面锦旗,在赠旗现场,家属激动不已,对武主任在治疗过程中展现出的精湛医术赞不绝口,连连感谢。
以岭德衡中西医结合医院风湿骨病科的此次成功治疗案例,充分展示了中西医结合治疗双侧膝关节病的显著效果。相信在未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中西医结合理念的深入发展,会有更多的膝关节病患者在这里重获健康,重新享受美好的生活。
——摘自2025年3月13日河北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