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化生”即肠上皮化生,这是一种病理学诊断,主要是受慢性炎症损伤等因素长期影响,胃黏膜上皮细胞被肠型上皮细胞所代替,多见于慢性萎缩性胃炎。由于肠上皮化生已属于胃癌前期病变,治疗难度较大,患者常会因此而焦虑不已。以岭德衡中西医结合医院脾胃病科根据河北省名中医刘增祥教授独创的“一疏、二调、三辨”脾胃病辨证思维体系及诊疗方案,针对病机,精准组方,修复胃黏膜,逆转肠上皮化生,有效预防癌前病变,从而降低或阻断胃癌发生,实现“未病先防”。
胃炎出现“肠化生”需及时干预
随着健康意识的提高,很多朋友都会在定期体检时通过胃肠镜来检查消化道的健康状况,这对于疾病的早发现、早诊疗有着积极的作用。不过,当体检报告中出现“肠化生”等癌前病变提示时,患者难免会产生紧张、焦虑的心态,严重者甚至会影响到正常的治疗。对此,河北省名中医、河北省中医药学会副会长刘增祥教授提醒,对于肠上皮化生既要重视,又不要过度紧张,应在正确认识的基础上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
由于肠上皮化生常受长期慢性炎症刺激影响发生,因此多见于慢性胃炎尤其是慢性萎缩性胃炎。通常认为当患者出现慢性非萎缩性胃炎后,若不能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则可一步步进展为慢性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直至胃癌。因此,当体检发现肠上皮化生时提示癌前病变,的确需要重视起来、及时干预治疗;不过同时也要认识到,从癌前病变发展到胃癌是有一个过程的,如果能在癌前病变时期就能够采取有效措施,则完全可以中断疾病进展,逆转病变,因此患者一定要理性看待,正确认识。
中医特色辨证阻断病变改善症状
由于脾胃疾病易反复发作、根本治疗改善难度较大,目前对于慢性胃炎及肠上皮化生等疾病的治疗,以中医辨证诊疗具有较明显优势。基于中医传统整体辨证的优势,刘增祥教授基于大量临床实践进一步总结发展,以络病理论为指导,独创“一疏、二调、三辨”脾胃病辨证思维体系及诊疗方案,从调和肝脾扶正祛邪切入病机治疗肠上皮化生,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其中,“一疏”是指基于肝木易影响脾土的中医认识,在治疗时侧重疏肝和胃;“二调”是指在调理脾胃的同时亦要根据辨证调理其他相关脏腑,尤其是与脾胃病关系较为密切的为心、肺、肾三脏;“三辨”则是辨病种、辨病证、辨病势,即整体把握判断疾病的病机、病证及转归预后等,指导组方用药,精准治疗。
根据“一疏、二调、三辨”的辨证思维,刘增祥教授认为肠上皮化生病变的基本病机多为肝胃不和、肝脾不调、肝气不舒、邪阻中焦等,因此在治疗时需疏肝和胃、健脾益气,同时也要扶正祛邪、软坚散结;另外还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必要时增加一些和胃、止酸、保护胃黏膜的药物。经临床实践,以此辨证指导肠上皮化生的治疗用药,不仅能够有效缓解不适症状,而且经胃镜及病理性检查验证逆转肠上皮化生病变,降低胃癌的发生几率,从而阻断疾病进展,实现“未病先防”。
治养结合呵护脾胃健康
脾胃疾病常受饮食不规律、精神压力、情绪变化等因素影响而发生或加重,而这些因素在生活中很难完全避免,因此脾胃病极易反复发作、久治不愈,甚至进行性加重,导致更严重的病变。因此刘增祥教授提醒大家一定要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做到起居有常、饮食有节、劳逸结合等,养护脾胃健康,从根本上远离疾病;而一旦出现脾胃不适症状,则应及时就医诊治,并可根据具体病情运用中医辨证治疗,全面把握脾胃及其他相关脏腑相互的关系,以及患者的个体情况,标本兼治,治养结合,从而全方位地调治脾胃,养护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