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息肉筛查:守护胃肠健康的第一道防线

发布日期:2024-07-22     点击数 loading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我们往往忙于工作、应酬和各种琐事,却容易忽略身体内部发出的健康信号。其中,胃肠息肉作为一种常见的胃肠疾病,正悄然影响着许多人的健康。今天,让我们深入探讨胃肠息肉筛查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科学的筛查方法为我们的胃肠健康保驾护航。

胃肠息肉,顾名思义,是指突出于胃肠黏膜表面的赘生物。它们的大小、形态和性质各异,有的如米粒般微小,有的则如黄豆甚至更大;有的表面光滑,有的则呈分叶状或菜花状。虽然大多数胃肠息肉是良性的,但其中一部分可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恶变,进而发展为胃肠癌。


胃肠息肉的症状有哪些?

需要注意的是,许多胃肠息肉在早期可能没有明显症状,往往是在体检或因其他原因进行胃肠镜检查时被发现。胃肠息肉的症状可能因息肉的大小、数量、位置以及类型而有所不同。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胃肠息肉症状:

胃息肉的症状

上腹部隐痛或胀痛:可能是由于息肉刺激胃黏膜或引起胃功能紊乱。

恶心、呕吐:特别是在进食后,可能与息肉影响胃的排空有关。

消化不良:如食欲不振、早饱、嗳气等。

呕血或黑便:当息肉较大或表面有溃疡、出血时,可能会出现这些症状,但相对少见。

肠息肉的症状

腹痛:多为隐痛或间歇性疼痛,常位于脐周或下腹部。

肠道出血:表现为大便带血,可为鲜红色或暗红色,有时仅在粪便潜血试验中发现。

排便习惯改变:包括腹泻、便秘或两者交替,以及大便次数增多或减少。

肠梗阻症状:如果息肉较大或数量较多,可能会导致肠道部分或完全梗阻,出现腹胀、停止排气排便、呕吐等症状。

 需要强调的是,并不是所有出现这些症状的人都一定患有胃肠息肉,但这些症状是身体给我们的提示,提醒我们要关注胃肠健康。因此,及时发现并处理胃肠息肉对于预防胃肠癌的发生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哪些人属于胃肠息肉的高危人群?

 定期进行胃肠镜检查是发现胃肠息肉的有效方法。早期发现并及时治疗胃肠息肉,可以有效预防病情恶化,减少癌变的风险,提高生活质量。那么,哪些人属于胃肠息肉的高危人群,需要特别关注筛查呢?

40岁以上的人群,胃肠息肉的发病率会逐渐升高。

有家族遗传史的人,尤其是直系亲属中有胃肠癌患者的,其患胃肠息肉的风险也相对较高。

长期不良的生活习惯,如吸烟、酗酒、过度摄入高脂肪高蛋白食物、缺乏膳食纤维、长期久坐缺乏运动等。

患有慢性胃肠道疾病,如慢性胃炎、慢性肠炎、胃溃疡等的患者。

对于这些高危人群,定期进行胃肠息肉筛查是必不可少的。

以岭德衡中西医结合医院消化科引进的高清电子胃肠镜有效改善了插入性能和患者舒适度,缩短了检查时间,胃镜可以清晰地观察到胃内的情况,包括胃黏膜的形态、色泽、有无溃疡、息肉等病变;肠镜则能够全面地检查整个大肠,从直肠一直到盲肠,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存在息肉的角落。


胃肠息肉切除结合中西医治疗

目前,胃肠镜检查是筛查胃肠息肉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在进行胃肠镜检查时,如果发现息肉,医生可以根据息肉的大小、形态、数量等情况,当场进行活检或直接切除。

但有些患者息肉多发,或者在切除后息肉会重新生长,这个时候配合中医药调理干预就是非常必要的了。

作为河北以岭医院的分院区,以岭德衡中西医结合医院消化科传承创新中医络病理论与脉络学说,并结合河北省名中医、河北省中医药学会副会长刘增祥的多年诊治经验,不断完善中医治疗脾胃病的理论体系,提倡肝脾同治,形成了集理论优势、临床优势、科研优势为一体的“一疏、二调、三辨”为特色的脾胃病诊疗体系,针对功能性胃肠病、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溃疡性结肠炎、胆石症、便秘等多种常见多发消化系统疾病形成特色诊疗,总结验方、效方,不仅显著提高治疗效果,而且通过中医辨证实现了未病先防、控制病情发展。

中医不仅可以从胃肠息肉的病机出发辨证施治,调胃清肠、散结化瘀;而且针对息肉切除后可能会形成的溃疡面,予以综合调理,促进愈合,减少息肉再发生率或降低其生长速度,从而干预再复发。

将中西医各自的优势结合在一起,是以岭德衡中西医结合医院消化科在临床诊疗上的努力方向。接下来,以岭德衡中西医结合医院消化科将在“一疏、二调、三辨”诊疗体系指导下,中西医有机配合,继续深入钻研,更加有效而全面地守护脾胃健康。